大陆本土企业集体缺席iPad供应体系
苹果系列产品上市前后的饥饿式营销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当然,被吊起胃口的不止消费者,还有各类供应商。为了能钻进苹果产品里,它们用尽心力。但遗憾的是,大陆本土企业未有一家排在iPad供应商的名单上。
刚刚上市的iPad里面的各种零部件供应商曝光后,股价随之上扬。按照统计,iPad的处理器与芯片方面主要由苹果、三星、东芝、英飞凌、博通、德仪、恩智浦等巨头瓜分蛋糕;面板采用的是韩国LG的,PCB板则由奥地利大厂AT&S独家供货。
中国台湾企业在其他领域大行其道,至少5家以上参与其中。比如台湾华通、可成、正崴分别拿下了电池背板、机壳、USB连接器及线材的订单。巨头鸿海拿下代工订单。上述芯片的代工以及封测,也主要落在台积电与日月光手中。
上述供应商大部分都在大陆为苹果提供生产服务,它们主要集中于珠三角与长三角。这是苹果一系列营销策略中的关键环节。借助它,以及两个月来的火爆出货局面,小小的iPad已再度撩起产业界对苹果供应链的追逐。这将为苹果iPad下一轮出货奠定更加优惠、可靠的供应商选择基础。
这种渲染商机的手段,有望为iPad奠定供应链体系,并让苹果拥有最大限度的选择权。上述企业为了进入苹果的供应链,除了技术与产品品质过硬外,在价格上也遭受着苛刻压迫。
而苹果因此获得丰厚利润空间。以最普通的iPad 16GB无3G版本为例。苹果美国标价499美元,而笔者查询到,其材料成本大约仅260美元;带3G功能的高端3G iPad,材料成本大约仅350美元,而售价高达829美元。
素来以成本策略取胜的大陆本土企业,没有一家进入iPad供应体系。这与后者made in china的色彩有明显反差。
这与大陆IT业演进有关。相比台湾地区,大陆代工业细分程度还不够高,整体代工实力相对较弱。而且过去多年,台湾地区的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代工市场拥有远比大陆同行更多的经验。比如富士康、华硕、广达等都在为苹果代工着终端产品。新普科技、正葳、胜华等公司多年以来也一直与电子业巨头们合作紧密。
中国大陆代工企业也有服务海外品牌的能力。如深圳比亚迪等在电池、手机代工领域已有相当的竞争力,并与诺基亚等巨头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另外,本土企业的机会可能在于软件及应用部分,因为苹果iPad属于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背后依然延续了苹果海外商业模式。而经历过手机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已经在增值服务领域有了多年经验,而在内容、资讯消费上,更有人口效应。
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80920140.com/post/103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