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离世界级水平还有多远
yoken
阅读:1171
2007-12-06 13:44:00
评论:0
“中国并不缺乏世界级规模的企业,但是却缺乏世界级水平的企业”。这是“新兴市场”一词的构想者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在其最新著作《世界是新的》中的观点。
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收市价高达39.5港元,较发行价13.50港元高192.6%,成为近年的“新股王”。而其市值超过了200亿美元,成为市值仅次于Google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在一年多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未来在全球互联网领域能够数得出的领袖公司不会超过5家,而阿里巴巴一定是其中之一。他还在多个场合谈到,阿里巴巴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目标就要是创造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今日,如果用市值来衡量,阿里巴巴毫无疑问已经是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然而,要真正成为世界级水平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从中国偶像到全球偶像
“我不认为阿里巴巴要面临太多国际化的转变”。上市日开盘一个小时后,阿里巴巴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卫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充满自信地说。他的理由是,要评价一个公司国际化的程度,只要看它的股东、业务和团队是否足够国际化。而“阿里巴巴这个公司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在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非常好的公司。它从诞生这天起就有国际上的风险投资公司进驻。所以阿里巴巴从历史上看已经具备了一个国际化公司的特征”。
近年来,阿里巴巴确实围绕着国际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布局。
在谈及阿里巴巴今后最大的挑战,卫哲认为是人才。而在管理团队中引进国际背景的人才,恰恰是阿里巴巴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步。目前阿里巴巴公司最重要的两个管理职位——行政总裁和首席财务官,分别由两位阿里“新人”卫哲和武卫掌握。他们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分别是百安居中国总裁和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除了以往过人的业绩,阿里巴巴更看重的或许是这两位“金领”多年的国际运作经验。
此外,在今年5月,沃尔玛百货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全球采办总裁崔仁辅正式加盟阿里巴巴集团,出任阿里巴巴B2B公司和淘宝网董事。众多具备国际经验的重量级人物加盟,使得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如虎添翼。
2005年8月对中国雅虎的收购无疑是阿里巴巴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着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这一举动“使阿里巴巴成为有资格挑战Google、eBay、Yahoo!和 Amazon等的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华尔街投资银行熊斯坦的分析师Bob Peck甚至表示,通过收购雅虎,“马云不仅成了中国的偶像,也是全球的偶像。西方公司正在借鉴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
从成立之初,阿里巴巴就希望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的,阿里巴巴希望成为全球中小企业的“WTO”。
10月2日,阿里巴巴在地处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的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其首个欧洲办事处。据悉,欧洲有1900万中小企业,雇佣超过9700万员工,99.7% 的瑞士公司雇员数在 250人以下。阿里巴巴欧洲办事处目前有12名雇员,主要目标客户集中在英国、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德国和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和地区。
据悉,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在香港市场的开拓,阿里巴巴的专区在美国雅虎设立,进入日本、印度市场也有了计划,并且已经宣布要进入中国台湾市场。
雅虎中国的总裁曾鸣自今年初从上任以来,多次和马云一同飞往日本洽谈。日前从软银传来的消息,阿里巴巴正与日本软银谈判,计划在明年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由此正式介入日本市场。虽然此消息未经阿里巴巴证实,上述国家和地区无疑已经被列入阿里巴巴的版图中。
在卫哲看来,阿里巴巴的国际化之路,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创新;二是全球的配送能力;三是服务。进入世界级的舞台意味着将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影响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在更强的聚光灯下,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者疏忽将会被无限放大。在阿里巴巴即将进驻的有些国家里,枪支弹药的买卖都是合法的,然而鱼翅的生意却会引起公愤。
“鱼翅”背后的隐忧
11月6日下午,马云率众在香港丽嘉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在不会再有香港市民把我们当做出租车公司了,因为这段时间香港的出租车上全是阿里巴巴的标识”。意气风发的马云说完这个笑话正准备结束发布会,一个小小的插曲发生了。
一名自称“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外籍人士 Darvell Brian,向马云提出阿里巴巴网站会否出售非法产品的提问后,又多番质问马云如何杜绝鱼翅或其他濒危动物不会于阿里巴巴网站内出售。尽管马云已强调自己与家人不吃鱼翅,但Brian并不满意,多次要求马云当场许下“永不吃翅”的誓言。负责记者会的香港公关公司人员立即宣布记者会结束。
其后这名Brian先生向记者坦陈,自己只是代表《华盛顿邮报》的某人出席发布会,冒充记者到场主要是表达关注环保的心声。
或许在召开发布会之前,卫哲以及阿里巴巴的高层已经为将遇到的问题演练多遍,事实上他们的表现的确可以打个高分。马云一如既往地谈笑风生,在和记者的对答中妙趣横生;而卫哲的发言则是条理清晰,滴水不漏。
这段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阿里巴巴人的兴致,随后他们在内部的庆功宴上开怀畅饮,感到自己离马总所描述的“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又近了一步。然而也有少数人隐隐约约感觉到,“鱼翅事件”只是阿里巴巴跨向世界道路上的第一个小沟壑。
拥有多年跨国公司工作经验、并曾在英伦求学的卫哲,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信。然而他的挑战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事实上,当许多企业踌躇满志跨出国门时,都低估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这也绝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
1966年,东京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不寻常的分类广告:“诚聘30岁以下、能用英语吵架的日本男子!”这正是索尼为其美国公司招聘新兵。能用对方的语言交流(吵架也是交流的方式之一)只是打进国外市场的第一步。
香港:缓冲区还是加速器
“我觉得这些老外纯粹是小题大做,”在“假记者”离开后,香港本地的几名记者聚在一起议论。在大部分香港人眼中,鱼翅是他们至爱的美味营养食品。在香港上市的另外一个好处或许也由此体现——中西交融的香港,可以作为国内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缓冲区。
阿里巴巴非执行董事蔡崇信称,阿里巴巴选择在香港上市,基本原则是客户在这里,“香港不仅是国际贸易中心,还是一个国际性的资本市场”。
“中签率太低,投几十万进去冻结半个月,幸运的话我们也只能赚到皮毛,”Eric是东亚银行(BEA)的一名业务主管,他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没有玩”,但他的一个同事投入20万参与阿里巴巴IPO申购,中了两手(每手500股)。相比于国内投资者的盲目和狂热,经历过1997年金融风暴的香港股民对股市行情更加敏感,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也更精明。
在上市当日下午的发布会上,《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第一个发问,质疑阿里巴巴的股价存在泡沫。
马云对此的回应是,“投资阿里巴巴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我坚信中国经济在未来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私有经济会有很大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一定会成为整个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部分。”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回应外界对阿里巴巴PE(市盈率)的质疑,“我有一个朋友买了明朝太监用的马桶,花了200万元,我觉得这个PE高得非常离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马云的说辞显然未能让香港的分析师们完全信服。上市当晚,整个香港的分析师们突然一致唱空阿里巴巴。比较有代表性的一致观点是,股票价格已经大大偏离价值,泡沫严重,建议“强力卖出”。分析意见主要有两点比较值得注意,一是认为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并没有太高门槛,高股价就需要有高利润支持,而高利润必然很快带来高竞争,今后的业绩是否可以持续走高。二是由鱼翅事件引申出众多议论,认为类似的问题必然困绕阿里巴巴的进一步国际化。
香港凯基证券分析师蔡铁康认为,阿里巴巴IPO成功主要归功于国内知名度高、香港市场资金充裕、科技股被普遍看好。不过股价偏高,基金炒家活跃,暂时很难看到长期走势。
马云称,希望所有投资阿里巴巴的香港股民、内地股民、美国的投资机构,都能够参与阿里巴巴的建设。如他所愿,随着香港市民对阿里巴巴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中的许多人真的开始超越了股东的角色。
Eric的太太Barbara在一家化妆品公司负责船务,她的一个在加拿大的朋友向她咨询,圣诞节要从中国采购小礼品应该上哪儿找。Barbara当即向对方推荐了Alibaba.com。
港交所的成功上市,成为阿里巴巴迈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阿里巴巴向全世界的中小企业热情地伸出大手。
尽管马云说“拿起望远镜都看不到对手”,但由于现在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阶段,诚信和商机转化的缺失仍给后进入者提供了不少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当电子商务就等于阿里巴巴时,阿里巴巴追赶者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2007年8月30日,正式运营一年的中国供应商(www.china.cn)依托政府背景,用诚信打动中小企业,注册会员达到800万。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B2B电子商务而言,市场格局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股新生势力正在涌入,除了中国供应商网,还有华联B2B电子交易平台、沱沱网、亿僖网、雅蜂网等。
报告指出,企业最大的担心就是B2B电子商务普遍存在诚信问题。第三方B2B网站“交易保障力”能力弱,被中小企业视为“鸡肋”。
谁能在诚信上做好服务,谁就能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也许阿里巴巴面对中国供应商这样具有政府背景的“国家队”时,应该从上市成功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思考更长远的策略。
中国供应商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在2006年推出,是中国目前唯一对外的官方电子商务平台,不知是否巧合,它正好与阿里巴巴的核心产品“中国供应商” 重名。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品牌已经经营8年,“中国供应商”的会员企业需交年费6万。当中国网推出的中国供应商“横空出世”时,引起了阿里巴巴巨大的担心,“我们知道这局面早晚会来,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一家独大也说明市场不够健全。”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坦言,“二者重名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困扰。”据悉,已有不少原阿里巴巴的会员转而投入中国供应商的“怀抱”。凭借官方色彩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供应商在成立一年之后,拥有800万家企业会员,商机信息突破7000万条。
不过靠政府背景就能“坐吃天下”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10年前,我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几乎都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立的,而今却难觅其踪。真正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才是中国供应商避免被打败的途径。
中国供应商从创立之初就注重诚信建设,他们与国家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诚信认证服务体系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诚信企业社区。“验厂”是中国供应商的独到之处,通过建立一套企业认证体系,考察在网站上注册的企业是否有实地的厂房,申报产业是否属实,调查企业以往的交易过程是否诚实、合法,让买卖方了解到对方真实的经营情况。
随着企业发展需求的变化,电子商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初级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寻找和获取商机需要,当网络信息迅速膨胀、获取商机不再成为难题的时候,企业如何获取有效商机并最终拿到定单,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国供应商提出“商机转化率”概念,让商机转化真正的生意。
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撮合卖家和买家信息的“电子交易厅”水平,网页界面单一,缺乏推广渠道,同质化竞争严重。“现在大部分电子商务平台还只是相当于婚姻介绍所,没有诚信度的保障,买卖双方只能传达一些简单的信息,而且一年只沟通一次,而真正的平台应该是像经营茶馆一样,双方中国供应商常务副总经理可以经常做深度交流。”王连涛说。
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80920140.com/post/19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